近年來,五星鄉結合區位、環境和資源等優勢,主動融入市縣產業發展布局,堅持黨建引領,優化“黨支部+”的合作平臺和“黨員+”的帶富模式,形成“支部引路,企業鋪路,黨員帶路,群眾致富”產業發展格局,推動綠色蔬菜、特色花果、優質烤煙、精品肉牛和特色勞務5大產業做優做強,全面帶動集體和群眾持續創收,為全鄉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抓黨建,強保障,促產業發展壯大。
堅持黨建引領,實踐“支部+公司+基地+黨員+農戶”的“五+”產業發展模式,成立五星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,組建產業辦,在產業鏈上建立特色產業特設黨支部,搭建發展平臺,整合優勢資源,先后引進正綠、冬景紅園藝、潤瑞農業開發、南泥灣種植家庭農場等公司(大戶)在五星建設2000余畝蔬菜種植基地;500畝北美冬青花卉基地;160畝陽光玫瑰、妮娜女皇和浪漫紅顏等高端葡萄、450畝精品黃桃、1200畝黃金梨、1500畝蘋果等水果種植基地,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特色種植,務工增收;圍繞“萬頭引領,千頭示范,百頭帶動,十頭致富”的思路,啟動石龍萬頭,竹箐2000頭,黑土、野豬沖300頭和一批10頭規模大戶精品肉牛養殖場建設,做優做強肉牛產業;圍繞“煙葉強、煙區美、煙農富”的目標,重啟優質烤煙種植1450畝;依托鄉村組三級就業服務站(點),優化服務和培訓,幫助15482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,為五星產業發展注入了鮮活動力。
抓統籌,強布局,促產業深度融合。
堅持“黨委統籌,政府負責,部門聯動”的模式,全面優化產業布局,建設4個蔬菜、花果種植核心示范區,3個200畝烤煙示范帶,“萬千百十”4級肉牛示范養殖場,2個現代勞務培訓基地和3個現代勞務示范村,全面帶動10個村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,組織剩余勞動力培訓、創業就業。同時,統籌推動石龍蔬菜種植與肉牛養殖形成“菜葉喂牛,牛糞肥地”的循環經濟;引導大坪子以花果種植帶動“觀花采果”鄉村旅游;指導煙農通過“煙菜輪作”,創收增效,降低風險;組織剩余勞動力到基地“以工代訓”,提高創業就業水平,增收致富,推動各項產業融合共促,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。
抓聯結,強效益,促產業提質增效。
積極踐行三聯三爭促三化,全面提高特色產業組織化程度,建立利益聯結機制,實現多方獲益,全面創收。村集體通過資源資產等多形式入股、幫助流轉土地和協調基礎設施等服務多渠道創收,實現10個村集體經濟年創收5萬元以上,解決了無錢辦事難題。群眾通過土地流轉、務工創收和跟隨發展等,拓寬了創收渠道,增收致富。形成村集體經濟有新增長點,群眾增收致富有新著力點的發展新局面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,全面推進實現“村美業興、鄉泰民富”新五星進程。
(通訊員:陳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