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以來,板橋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黨建引領,圍繞建設產業強鎮、商貿活鎮、綠色富鎮、康旅新鎮目標,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,盤活農村現有資源,打造農民創業平臺,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,實現三產融合發展。同時,注重精神文明建設,破除陋風習俗,樹立淳厚鄉風民俗,繪制民族團結同心圓,不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。
田園變公園。一是規劃先行,融合發展。面對村莊建設雜亂無章的難題,板橋鎮以規劃為先導、以融合為目的,推動生產、生活和生態空間規劃有效銜接,實現“多規合一”、“景村一體”和生態圈、經濟圈、商務圈合理布局。二是創新理念,彰顯特色。結合當地資源稟賦,分別在云上、維古、普魯、洗彩衣建設以鄉愁、康養、探險、農業旅游為主題的特色旅游村莊,全力打造立足鄉土社會、承載田園鄉愁、凸顯現代文明、富有板橋特色的新樣板,以點串線、連線成片,真正把試點做成亮點、形成增長點和引爆點。三是守護“兩山”,綠色發展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要求,發揮板橋生態優勢,打造綠色板橋,將菜園變為花園、農田變公園,推殘墻、拆危房,見縫插綠、美化農田,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,將綠水青山變為展示板橋的名片、經濟持續發展的“聚寶盆”。
民房變客房。為加快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,盤活閑置民房和土地等資源,將民房變民宿、變餐館、變商鋪、變作坊。一是精準選擇產業。以市場為導向,以資源特色為基礎,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,推出“云上住、維古養、普魯游、彩衣購”鄉村旅游線路,打造以金雞峰叢景區為中心,品德、安勒等村為輔,面向昆明、貴陽、南寧等城市的“周末鄉村旅游目的地”。二是重視文化傳承。繼承中藥材種植、跌打保健、農耕習慣等傳統,在維古、云上等村發展特色民宿、理療保健、農特產品、農村電商、食藥同源餐館等新業態,讓新業態賦予地方特色。三是突出基地建設。通過土地流轉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分別在云上和維古培育青少年游學,田園風情攝影、中藥材種植、中藥材實訓、勞動教育實踐、科普教育實踐、青少年戶外素質拓展等基地,有效將閑散土地盤活,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就業變創業。把組織引領、人才帶動培育放在首要位置,實行強有力的組織帶動、積極的人才政策,選好人才、育好人才、用好人才,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。一是組織帶動,引領同建。建強基層黨組織,當好黨員群眾的“主心骨”。抓住村級換屆關鍵時機,將群眾認可、有學識、懂經營、會技術、有愛心的農村優秀人才,充實到各村黨總支和支部中來,提高村級黨組織核心領導、服務群眾的能力。二是能人帶動,鄉賢領建。將人才理念放在關鍵位置,積極搭建創業就業平臺,吸引在外鄉賢、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,將有一定技能的農民等作為培育對象,開展酒店餐飲、保健娛樂、手工藝、農特產品加工等精細化培訓,造就一批扎根農村的“土專家”和農業職業經理人,以鄉賢帶動群眾發展三產,提高收入。三是黨員帶動,干群共建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主動讓出土地支持村莊建設,積極配合流轉土地,把小片土地連接起來,集約土地發展第一產業。同時,將支部建在協會上,探索“黨支部+基地+合作社”“黨支部+協會”的運作模式,聯合成立云上、維古鄉村旅游發展、中草藥種植等協會和合作社,通過組織引領、黨員帶動、群眾參與、干群合力,同心致力于鄉村振興。
陳習變新風。一是干部帶群眾。通過干部帶頭發展致富產業、帶頭參與公共事務、帶頭整治人居環境“三帶頭”,促進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;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,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、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“村民自治”目標,本著“有事來商量、有時好商量”的初衷,讓群眾在參與中監督、在監督中參與,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自治組織能力,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。二是先富帶后富。村黨支部積極在群眾中宣傳“自家富不算富、全村富才算富”的理念,動員黨員、干部和群眾通過致富能人帶、技術能人帶和黨組織幫、黨員干部幫的“兩帶兩幫”,實現鄉土人才培養;進一步挖掘群眾的內生動力,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以創業致富刺激群眾主動性。三是模范帶集體。將孝親文化、移風易俗、清廉文化等元素有機融入群眾生產生活,定期開展“好婆婆、好兒媳”“文明家庭”“干凈人家”等創建評比活動;制定村規民約和“村內環境衛生管理制度”,營造齊心協力促振興的美好局面,鑄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通過“三定一評”(定崗、定責、定區域和評紅黑榜)等活動載體,實現“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”的理想狀態。
通訊員:張崇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