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江網訊(通訊員 呂雪梅)炎熱的天氣,擋不住陳興片同志對馬鈴薯的熱愛,更擋不住他對貧困戶的深情,只見他蹲在地里,小心翼翼的查看馬鈴薯、玉米的生長情況。
陳興片,男,1963年12月出生,高級農藝師。自參加工作以來,潛心于農業農村工作,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,推廣農業新技術,新成果,為寶山鎮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,在農業技術的實驗、示范、推廣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先后7次獲省政府、省農業廳表彰,15次獲曲靖市、宣威市表彰,2014年被評為“全國優秀農村基層科技工作者”,2018年榮獲“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”“全國優秀基層科技工作者”“全國最美農技員”,2019年被評為“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工作者”。
腳踏實地
一心為民
陳興片出生于農村家庭,和千萬個農民家庭一樣,都夢想著糧食豐收。農村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貧困,村民祖祖輩輩以種地為最大的事業,讀小學、中學、乃至高中時挨餓的經歷,讓他夢想自己將來能從事農村農業工作,幫住農民擺脫貧困。
1983年高中畢業的他,如愿以償被選聘為農科員,分到宣威市寶山鄉樂紅村工作,那個時候寶山鎮農村基礎設施異常艱苦。為有效解決農業專業難題,錘煉本領過硬,成為農民群眾信任依賴的好伙伴。白天,他將足跡和汗水印在土地上,晚上,挑燈夜戰一點一滴‘消化’農業專業知識。
2009年,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,陳興片帶領農科人員奔波于田間地頭,看到一老農坐在地上,哭著說:“他家兩個大學生的生活費咋辦呀”?他仔細觀察快要干枯死的種苗,思考如果現在及時采取補救措施,說不定能“起死回生”。他一邊安慰農戶,一邊想辦法,最終探索出田間地角挖塘鋪塑料膜的簡易水塘和大塑料水袋運水、田間存水抗旱模式,在最大程度上幫助農民挽回了損失。此抗旱技術在宣威市得到大力推廣,并創下了干旱之年玉米平均畝產661.3公斤、馬鈴薯平均畝產2734.6公斤的高產紀錄,實現了大旱之年的豐收。
正因為心里裝著百姓,裝著農業生產這項關心國計民生的大事業,只要身體不倒下,他絕不會停下自己勤奮耕耘的步伐。他心甘情愿,冒著嚴寒,頂著烈日,把新的農業技術和理念推廣宣傳到千家萬戶,手把手教會他們怎樣合理施加各種肥料。2016年1月21日,他剛做完眼睛手術,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,接著就投入到馬鈴薯品種試驗、樣板落實中。2016年3月21日做完闌尾手術不幾天,他又及時趕到全市農業科技下鄉暨趕集活動現場,進行科技宣傳。
陷入困境
打造品牌
憑著工作上敢闖敢干的拼勁和過硬的專業素質,陳興片于2000年被任命為寶山鎮農科站站長。這一年,他頂著巨大的壓力,組織試種的500畝馬鈴薯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,馬鈴薯畝產從常規的1.8噸提高到2.7噸,商品率從15%提高到43%,每噸的經濟價格從600元提高到4000元,一時間引起業內一片轟動。
2008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,俗話說“瑞雪兆豐年”,職業上的敏銳性讓他帶領辦公室同事馬不停蹄篩選出5個優良品種,加快全鎮優質品種推廣運用4萬畝,薯種繁殖3000畝。同時基地示范場組織農資、信息、咨詢等技術培訓,促進農民職業素質的提高,基地示范場成為全市馬鈴薯高產示范區,畝產均達2278公斤,比基地建設前的1645公斤增加到633公斤,創造畝產4.16噸的歷史紀錄,這標志著基地示范場超高產體系的建立,推動寶山馬鈴薯在產量增產上邁出了跨越性的步伐。
馬鈴薯是高產豐收了,但農戶家里的馬鈴薯堆積如山頭,他的初衷似乎實現了,然而,市場經濟價格的低迷局勢讓他徹夜難眠。許多親人、朋友多次阻止他收購馬鈴薯,但是想到農民大半年的收入全靠出售馬鈴薯,想到自己為農名增收的初心,想到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,他堅持按照種植前簽訂的合同價收購馬鈴薯。為找銷路,他帶領農技人員到昆明等地設立烏薯專賣店,并親自將一件件馬鈴薯送到批發市場、超市和客戶家中,雖然很操勞,但最終把老百姓的馬鈴薯銷售完,他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。
經過這件事之后,他意識到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,關鍵是在技術和品牌上領先于人,把優勢品牌與市場需求相結合,快速形成經濟效益。就好比宣威火腿名揚天下,于是他注冊宣威首個特色馬鈴薯品牌“紫云寶土豆”商標,實現生產營銷信息共享,提高產量質量和市場競爭力。2003年“紫云寶土豆”獲廣州食品工業博覽會金獎,以后烏薯供不應求,實行訂單生產,銷往廣州、上海和四川等地,價格從0.8元/公斤提升到4元/公斤,促進了廣大農民增收。
正是在陳興片這類農業技術骨干的辛勤付出下,寶山鎮建成了首個宣威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場,2006年省政府授予“國家級科技示范場百星獎”,國家科協、國家財政部聯合授予“科普試驗示范基地”。
聚焦扶貧
奮發有為
“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,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他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?!比绾翁岣咿r民經濟收入?他所感受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責任,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他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宣威市寶山鎮得馬田張慶位,夫婦兩人都是殘疾人,一直擔心中藥材種植一沒有技術、二沒有銷路,不愿意參與種植,陳興片得知后先后8次到他家里進行思想鼓動,又帶他到合作社參觀了解產銷一體化模式,保證收入,保證訂單收購,他家終于放心地種了9畝,2018年收入2.8萬元,畝收入是玉米、馬鈴薯六七百元的四五倍。像張慶位一樣今年才開始種植中藥材的貧困戶在得馬田村還有100余戶,種植1畝黨參產量可達800公斤,按每公斤6元的保底價計算,有總收入4800元,種苗由合作社免費提供,貧困戶除去化肥、地膜、耕地費等1500元的投入,還能余下3300元的純利。
“樂紅村是高寒貧困村,陳主任幫助我協調資金、深耕土壤、解決銷路,建成脫毒薯基地360畝,種植馬鈴薯1150畝,最高畝產達3.38噸?!眮淼綐芳t村,在全國種植大戶俞明良家,他說:“在陳主任的指導輔助下,我創辦的寶樂專業合作社獲省科技型經濟合作組織稱號,我還被評為省級先進科技示范戶、全國糧食種植大戶?!卑惨娲逋恋刎汃?,群眾增收門路少,有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,產業單一,農民掙錢難。如今,馬鈴薯成了安益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,戶均馬鈴薯年產值超萬元,2016年以來有3戶產值超10萬元,24戶產值在5至10萬元之間。農戶繆應恒說:“自從發展馬鈴薯產業后他家經濟收入提高了,今年他打算再擴大到25畝,預計年收入8萬多元”。
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。陳興片從參加工作以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農業事業的守望,也沒有放松過對農業問題的求解。擁有工作激情和超強能力的陳興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:中國要強,農業必須強;中國要美,農村必須美;中國要富,農民必須富。